欢迎您光临郑州云威电子技术有限公司官方网站!

深度解析:单极子天线与偶极子天线的数据对比

2025-08-01

Leave a message

单极子天线与偶极子天线的深度数据对比

一、结构与物理特性


参数偶极子天线单极子天线
导体数量双导体对称结构(两根等长导体)单导体结构(一根导体+接地平面)
典型长度半波长(λ/2)四分之一波长(λ/4)
馈电方式中心点馈电底部馈电(导体下端点)
接地需求无需接地依赖接地平面(实际地面或人造接地面)
结构复杂度较高(需对称设计)较低(单导体+简单接地)

单极子天线02.jpg

分析:偶极子天线通过双导体对称结构实现全向辐射,但需精确控制导体长度和对称性;单极子天线利用接地平面作为“镜像导体”,简化结构的同时降低了高度,适合移动设备和空间受限场景。

二、辐射方向图与覆盖


参数偶极子天线单极子天线
水平覆盖360°全向辐射360°全向辐射(垂直平面内)
垂直覆盖双向辐射(上下空间)单向辐射(仅上半空间)
方向性系数1.5(全向性基准)3(方向性是偶极子的2倍)
实际场强全空间均匀分布上半空间场强是偶极子的2倍(相同输入功率下)


分析:偶极子天线在自由空间中辐射对称,但能量分散于上下半球;单极子天线通过接地平面反射能量,将辐射集中于上半空间,方向性提升一倍,适合地表通信场景(如车载、基站)。

三、电气性能参数


参数偶极子天线单极子天线
输入阻抗73Ω(纯电阻)36.5Ω(偶极子的一半)
辐射电阻73Ω36.5Ω
辐射功率100%(基准)50%(偶极子的一半)
电流分布正弦分布(两端为波节)与偶极子上半部分相同
带宽特性窄带(谐振于特定频率)窄带(依赖导体长度和接地质量)


分析:单极子天线因结构简化导致输入阻抗和辐射功率减半,但通过接地平面反射可实现与偶极子相似的上半空间场强。其带宽受接地质量影响较大,实际设计中需优化接地结构以扩展频带。

单极子天线.png


四、应用场景对比


场景偶极子天线单极子天线
广播通信适用于全向覆盖(如FM广播天线)适用于地表定向覆盖(如中波广播天线)
移动设备较少使用(空间占用大)主流选择(手机、车载天线)
基站通信需组合成阵列实现定向覆盖单天线即可实现上半空间覆盖
航空航天用于卫星通信(全向需求)用于飞行器表面集成(低剖面需求)
实验测试标准参考天线(如赫兹实验)用于模拟半空间环境测试


分析:偶极子天线因全向性和结构对称性,常用于标准测试和全向通信场景;单极子天线凭借低剖面、低成本和上半空间增益优势,成为移动通信和地表覆盖的首选。

五、设计优化方向

  1. 偶极子天线
    • 宽带化:通过加载技术(如集总元件加载)或采用非对称结构扩展频带。
    • 小型化:采用弯曲、折叠或螺旋结构缩短物理长度。
  2. 单极子天线
    • 接地优化:使用导电涂层或人工磁导体(AMC)改善接地性能,提升带宽。
    • 多频段设计:通过分形结构或寄生单元实现多频段工作(如四频手机天线)。

六、总结与推荐

  • 选择偶极子天线
    • 需要全向覆盖且空间充足(如广播塔、卫星通信)。
    • 作为标准参考天线或实验测试工具。
  • 选择单极子天线
    • 移动设备或空间受限场景(如手机、无人机)。
    • 地表通信需单向覆盖(如车载、基站)。
    • 追求低成本和结构简单性。

数据支撑结论:单极子天线在方向性(上半空间增益提升100%)、输入阻抗(降低50%)和结构复杂度(简化50%)方面显著优于偶极子天线,但辐射功率和全空间覆盖能力较弱。实际应用中需根据场景权衡选择。


服务热线

服务热线

0371-63359515

微信咨询
云威电子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