对数周期天线的技术特点与核心参数解析
一、技术特点
1.超宽带特性
频带覆盖:对数周期天线通过特殊设计(如周期率τ和结构张角2α),实现频带宽度比可达10:1甚至更宽(如0.05-0.512GHz、0.178-0.864GHz等频段)。其电特性(阻抗、方向图、增益)随频率对数周期性变化,在宽频带内保持稳定。
非频变设计:天线结构按比例因子τ缩放后,性能在频率f和τf时重复,理论上频带可趋近无穷(实际受限于物理尺寸和加工精度)。
2.定向辐射与高增益
端射特性:最大辐射方向沿集合线从最长振子指向最短振子,方向性强,波束宽度一般为几十度(如水平波束宽度65°-85°)。
增益可控:通过增加振子数量可提高增益(典型值5-12dBi),但相同尺寸下增益略低于八木天线。例如,698-960/1710-2700MHz频段天线增益可达10dBi。
3.稳定的电性能
频率无关性:在频带内,输入阻抗、驻波比(VSWR≤1.5)、方向图等参数变化小,确保通信稳定性。
辐射区动态移动:工作频率变化时,辐射区(激励电流最大的振子区域)在天线上前后移动,保持电性能一致。
4.结构与成本优势
结构简单:由平行排列的对称振子构成,易于制造和调试,成本较低。
形式多样:包括平面型、梯形型、锯齿型、V型等,最常用的是对数周期偶极子阵列(LPDA)。
5.极化与适应性
线极化:电场极化方向平行于振子方向,可通过调整振子面实现水平或垂直极化。
环境适应性强:结构紧凑,可应用于地面电视接收、EMC测量、无线通信等领域。
二、核心参数
1.频率范围
典型值:如806-960MHz/1710-2690MHz、0.178-0.864GHz等,覆盖短波及短波以上频段。
设计依据:通过频带高端和低端截止常数(K1、K2)确定振子长度,进而确定频带范围。
2.增益(Gain)
定义:天线在最大辐射方向上的功率密度与理想点源天线的比值(dBi)。
典型值:5-12dBi,可通过增加振子数量提高,但受限于天线尺寸。
3.波束宽度
水平波束宽度(Hor):65°-85°,决定天线水平覆盖范围。
垂直波束宽度(Ver):50°-60°,影响信号垂直覆盖高度。
4.前后比(Front-to-Back Ratio)
定义:最大辐射方向功率与后向辐射功率之比(dB)。
典型值:≥15dB,抑制后向干扰,提高通信质量。
5.驻波比(VSWR)
定义:传输线上电压最大值与最小值之比,反映天线与馈线的匹配程度。
典型值:≤1.5.确保高效传输,减少信号反射。
输入阻抗
定义:天线输入端电压与电流之比,通常为50Ω(移动通信天线标准值)。
匹配要求:虚部接近零,实部与馈线特性阻抗匹配,以减少反射。
极化方式
类型:线极化(垂直/水平),通过调整振子面方向实现。
匹配要求:发射与接收天线极化方式需一致,否则导致信号衰减。
功率容限
定义:天线能承受的最大功率,典型值为50W,确保在高功率场景下稳定工作。
接头类型
常见类型:N-Female,便于与馈线连接,确保信号传输可靠性。
三、应用场景
广播与电视接收:利用宽频带特性覆盖多个频段,实现稳定接收。
无线通信:如4G/5G基站天线,支持多频段、大容量通信需求。
测试雷达:定向辐射特性适用于目标探测与跟踪。
无线电监控:宽频带覆盖便于监测多频段信号。
EMC测量:稳定电性能确保测量准确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