通信天线的5种分类及核心参数解析
一、通信天线的5种分类方式
1.按工作性质分类
发射天线:将电信号转换为电磁波辐射至空间,如基站天线。
接收天线:将空间电磁波转换为电信号,如电视天线。
收发共用天线:集成发射与接收功能,通过环行器或极化分离器隔离信号,如卫星通信天线。
2.按方向性分类
全向天线:水平面360°均匀辐射,增益适中(7-15dBi),适用于农村、工业园区等分散场景。
定向天线:能量聚焦于特定方向,增益高(可达24dBi以上),波束宽度窄(如90°),适用于点对点远距离传输(如山区基站覆盖)。
3.按用途分类
移动通信天线:包括5G Massive MIMO天线、小基站天线,支持密集城区高容量覆盖。
卫星通信天线:如抛物面天线,用于卫星电视和互联网,实现远距离高增益传输。
雷达天线:如阵列天线,用于军事目标探测与跟踪。
物联网天线:如NB-IoT天线,支持低功耗广域网设备连接。
4.按频带特性分类
窄频带天线:工作在单一频段,如传统电视天线。
宽频带天线:覆盖较宽频段,如支持4G/5G融合的天线。
超宽频带天线:适用于毫米波等高频段,如6G候选天线。
5.按结构形式分类
线天线:由金属导线构成,如偶极天线、八木天线。
面天线:利用反射面聚焦电磁波,如抛物面天线、卡塞格伦天线。
微带天线:轻薄设计,如手机中的贴片天线。
二、通信天线的核心参数
1.增益(Gain)
定义:天线在最大辐射方向上的功率密度与理想点源天线的比值(dBi)。
影响:增益越高,波束越窄,信号传播距离越远(如抛物面天线增益可达50dBi)。
设计原则:通过增加振子数量或反射板压缩波束宽度(如定向天线增益比全向天线高)。
2.方向图(Radiation Pattern)
水平方向图:描述天线在水平面的辐射强度分布,全向天线呈圆形,定向天线呈扇形。
垂直方向图:描述天线在垂直面的辐射强度分布,影响信号覆盖高度。
关键指标:主瓣宽度(半功率波束宽度)、旁瓣抑制、前后比(前向与后向辐射功率差)。
3.输入阻抗(Input Impedance)
定义:天线输入端电压与电流之比,通常为50Ω(移动通信天线标准值)。
匹配要求:输入阻抗虚部接近零,实部与馈线特性阻抗匹配,以减少反射(VSWR<1.5)。
4.电压驻波比(VSWR)
定义:传输线上电压最大值与最小值之比,反映天线与馈线的匹配程度。
影响:VSWR越大,反射越强,信号损耗越高(移动通信要求VSWR<1.5)。
5.极化方式(Polarization)
类型:线极化(垂直/水平)、圆极化(左旋/右旋)、椭圆极化。
匹配要求:发射与接收天线极化方式需一致,否则导致信号衰减(如交叉极化鉴别率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