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您光临郑州云威电子技术有限公司官方网站!

偶极子天线结构

2025-07-16

Leave a message

以下是关于偶极子天线结构的详细解析,结合工程应用与电磁理论,分核心要点阐述:


一、基本结构与工作原理

偶极天线6d.jpg


  1. 物理构成
    • 对称振子:由两段长度相等的直导体(通常为金属棒或导线)共轴排列,中间馈电点间隔λ/50~λ/10(λ为工作波长)。
    • 典型尺寸:总长度≈λ/2(半波偶极子),如433MHz频段的天线长度约34.6cm(自由空间波长λ≈69.2cm)。
  2. 辐射机制
    • 馈电点的高频电流产生交变电场,形成驻波电流分布(最大值在中心,两端为零)。
    • 电磁波辐射方向图呈8字形,最大辐射方向垂直于天线轴线。

二、关键参数与设计要点

参数影响规律优化方法
长度决定谐振频率(L≈0.48λ时效率最高)通过截短系数(0.95~0.98)补偿末端效应
直径比导体直径↑→带宽↑,但增益略降选用粗导体或笼形结构拓宽带宽
馈电平衡不平衡馈电导致共模电流,破坏方向图加装巴伦(Balun)或γ匹配网络

三、常见变体与工程应用

  1. 折合偶极子
    • 结构:将单导体替换为平行双线,间距≈λ/100。
    • 优势:阻抗提升至≈300Ω(匹配扁平馈线),带宽增加30%~50%。
  2. 套筒偶极子
    • 设计:在主振子外嵌套金属管,长度≈λ/4。
    • 用途:抑制谐波辐射,改善VSWR(电压驻波比)。
  3. 非对称偶极子
    • 场景:车载/手持设备中,利用地平面充当另一半振子。
    • 案例:FM收音机天线(单臂长度≈λ/4)。

四、实测数据与性能局限

  • 增益:典型值2.15 dBi(自由空间),实际受地面反射影响可达5~8dBi(架设高度≥λ/2)。
  • 带宽:约5%~10%(SWR≤2),可通过交叉偶极子设计扩展至倍频程。
  • 局限
    • 低频段尺寸过大(如30MHz时长度≈5m)。
    • 多径环境中极化失配损耗显著。

五、2025年技术演进

  • 柔性材料:石墨烯偶极子(厚度<0.1mm,可弯曲贴合曲面)。
  • 智能调谐:集成MEMS开关,动态调整长度适应5G多频段(如华为AirScale天线方案)。

如需具体设计案例或仿真工具推荐,可进一步说明应用场景(如IoT、雷达等)。


服务热线

服务热线

0371-63359515

微信咨询
云威电子
返回顶部